峨嵋→南埔→竹37→北埔冷泉→觀音仙水→東河→神仙谷→東河→南庄→田美→藤坪產業道路(竹41 )→獅山遊客中心→峨嵋
里程:65Km
標高:80m(峨嵋)→610 m(竹37北埔南庄鄉界)→327 m(東河)→737m(神仙谷)→222m(南庄)→176m(竹41藤坪產業道路入口) →337m(竹41藤坪產業道路峨眉南庄鄉界)→80m(峨嵋)
2011.11.05早上7:30從台北開車出發,走三高,下竹林交流道,再上台68到竹東,走台 3,抵達峨嵋鄉牌樓、松鶴樓旁,準備就緒,開始出發已經是九點四十左右。從牌樓下滑到台3右轉前行約1.2K,右邊遇叉路再右轉,就是河背一號農路。
右轉下滑,馬上可看到河背橋
河背一號農路上有兩棟百年以上的三合院古宅,其一是錦繡堂(榮基三合院),主人姓莊,已經有129年的歷史(建於西元1882年)。
錦繡堂旁的穀倉
另一座古宅叫金鑑堂,建於西元1908年(2008年用紅磚整修過),距今103年。
主人姓張。
河背一號農路終點接上竹45,右轉竹45。沿竹45,再接竹37往北埔冷泉方向前行。不久來到往五指山叉路,右轉才是竹37,直行往五指山。我們選擇右轉往東河方向。
前往東河途中
前往東河途中
抵達往山上人家的叉路,此時較陡的坡大概就結束了。
再上一個小坡,就來到竹37最高點(標高610m),也是北埔與南庄鄉界。
隨後一路滑行到東河,在東河,想找一家可解決中餐的小吃店,還真得有點困難,進入部落,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叫山刀小吃店。叫了六人份的炒麵、一盤滷味,一盤炒白菜、一盤油豆腐炒甜豆、一盤炒鴨頭,外加五瓶瓶裝金牌,共花一千一百多元。感覺有點貴。
飯後,沿苗21,繼續朝今天的目的地「神仙谷」前進。
苗21的極陡坡,就從過「久布斯橋」(10K處)後才開始。
鹿場以前稱「久布斯」,因原住民久布斯社曾居住該地而得名。後來,由於鹿場山區,產鹿頗多,漢人入墾南庄時,遂取名「鹿場」。
尤其是過11.5K後有四個極陡坡
終於到達神仙谷。神仙谷原名死亡谷,原為泰雅族祖先德墳場,而且此處聽說也常發生事故。1983年以後才改名為神仙谷。
此刻,時候已不早(下午四點多),停留片刻,動身回程。一路下滑到南庄,也沒多做停留,繼續趕路。沿124,經田美,過龍門隧道,來到藤坪產業道路(苗41)路口
右轉穿過牌樓,再遇叉路右轉。
一路爬升到藤坪產業道路(苗41)最高點。
在下坡過程中,還有兩段小上坡,才回到停車處,正是華燈初上時刻(下午五點半)。全天共爬升約一千一百公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