屯原登山口→雲海保線所→天池山莊→光被八表碑→天池山莊→天池→天池山莊→折返
里程:33Km
標高:2013m(屯原登山口)→ 2360m(雲海保線所)→2860m(天池山莊)→2802 m(光被八表碑)→2860m(天池山莊) →3080m(天池)→2860m(天池山莊) → 2360m(雲海保線所) →2013m(屯原登山口)
出發時間:2011.10.08
能高越嶺道西起南投縣仁愛鄉、東至花蓮秀林鄉,全長約26Km,若由屯原登山口進入,約行走4.5Km,可抵達雲海保線所(2360m),續向前行約9Km,則可抵達天池山莊(2860m)。由天池山莊,除可攀登奇萊南峰與南華山(又稱能高北峰),亦可接奇萊連峰。向南則可縱走能高、安東軍連峰,由奧萬大下山。越嶺續向東行,則經檜林保線所,與東部台14線相接。
能高越嶺道是在日人「太魯閣征伐戰」(1914年或大正3年) 戰役後,為掌控原住民而開鑿的理番道路。此事件後原住民對日人欺壓積怨更深,遂於1930年(昭和5年),爆發了著名的霧社事件。當時馬海僕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霧社地區的賽德克族原住民,趁日人在霧社公學校舉辦聯合會時,一舉殲滅參與官員,並燒毀能高越嶺道西段所有的駐在所,切斷其所有的聯絡系統。然原住民終不敵日人槍砲及空中優勢軍力,最後退至馬海僕溪中游的岩窟區集體自盡,結速了一場悲壯的賽德克族抗日事件。賽德克族原本被列為泰雅族的一支,經過多年正名運動,於2008年4月23日成為官方承認的第14個台灣原住民族。
2011.10.08下午三點多一行19人乘中型巴士抵達屯原登山口,展開三天兩夜登山健行之旅。
一開始行走一小段稍陡的爬升路段,遇上一段小崩塌。
通過小崩塌,突然看見遠處天空美景
約下午五點多,抵達第一天住宿點「雲海保線所」
在「雲海保線所」看到的落日餘暉
第一天豐盛的晚餐
第一天晚上,睡到半夜,聽到滴滴答答的落雨聲,出發前看氣象報告,說天氣會一天比一天好,怎會下起雨來呢!一大早起床,雨是停了,不過天空還是陰陰的。
梳洗完畢,吃完早餐,六點動身起程。在約10K處(屯原登山口算起)碰到一段大崩塌。
此時天空已相當陰霾,過不久,天空開始下雨了,雨勢忽大忽小。抵達天池山莊時,雨勢更大了。雨中爬山健行,內外皆濕,滋味實在不好受。領隊叫人煮了一大鍋麵給我們當點心,順便讓大家暖暖身。此時約下午一點。
本來今天是要去登奇萊主山南峰,由於下雨的關係,只有六人成行。剩下來的13人,趁著雨停的空檔,前往光被八表碑(花蓮縣與南投縣界)。半路上回頭看正在興建中的天池山莊(聽說11月會完工)
抵達光被八表碑,天空又下起雨了。
回到山莊約下午三點半。在等待晚餐的時刻,張羅晚餐的賽德克族原住民自彈自唱,娛樂大家。相片左邊是赫赫有名的老山羊,也是我們這一次的領隊。
雨,下個不停。尤其半夜,又是颳大風,下大雨。還好隔天一大早,雨勢稍歇。
六點整往天池前進,鑽過一大片劍竹林,在途中觀景台休息片刻。
抵達天池
在天池,不到十分鐘,一片片雲霧又開始飄過來,又下雨了。無法久留,只好匆匆下山。
下山後,等待人員到齊,約早上九點,開始踏上回家的路。在三疊瀑布吊橋處,補拍幾張相片(天空還是下著雨)。
依依不捨的與興建中的山莊道別。
雲霧中隱約可見前往能高山的連峰
約下午三點回到屯原登山口,下午四點抵達埔里,在seven補充晚餐,直接上高速公路,晚上八點回到台北(2011.101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