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→106乙→106→菁桐車站→汐平公路→台5→七堵→七賢橋→六合橋→五福橋→百福橋→千祥橋→新長安橋→五堵火車站→基隆河左岸自行車道→社后大橋→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→彩虹橋→松河街→基隆路→Home
里程:77.82Km
標高:20m(Home)→225m(菁桐進入汐平公路)→536m(汐平公路最高點,盤石嶺) →54m(汐平公路)→20m(Home)
汐平公路從汐止端上到最高點全長約11K、爬升約500公尺,從平溪端上到最高點全長約6K、爬升約320公尺。以平均坡度而言,差別似乎不大,但是從平溪端上汐平公路,會碰到一連串髮夾彎的陡坡,難度比較高。雖然難度高,速度慢,但是正好可以慢慢欣賞汐平公路的美。今天要從菁桐上汐平公路。
2013.04.07早上8:30,在雙溪口集合。從雙溪口到菁桐,約12K,花了約50分鐘。
106進入菁桐火車站前,地上的三塊地磚,簡單的敘說著菁桐的歷史:1756年(乾隆年間),漢人入墾,剛開始以種植大菁、薯榔為主。
當時主要通路只能越過肉板卡山路通往水返腳(汐止),即為現今的菁桐古道。
菁桐古道從盤石嶺往菁桐的入口
菁桐村乃因從前此地多處長有野生菁桐樹,乃成莊名「菁桐坑庄」。菁桐樹就是大家熟知的梧桐樹,當地人曾取它的樹皮做繩子。
現今所稱「菁桐坑」地區,泛指:菁桐、白石、薯榔三村。菁桐為乾隆年間泉州人李大青所闢;白石村為以前「白石腳庄」地區,乾隆年間泉州人林姓所闢;薯榔村,舊稱「薯榔寮」,為嘉慶道光年間泉州人黃文富所闢,「薯榔寮」意指種薯榔所搭建的寮。臺陽公司於大正十年(1921年)起陸續在菁桐、白石、薯榔三村開坑產煤。
順著鐵旁的菁桐街離開菁桐
遇汐平公路。左轉,經過跨越平溪支線鐵路路橋「莊敬橋」,往汐止方向
右測為從平溪的平溪街上來的叉路
剛開始的汐平公路,坡度平緩,騎起來非常舒暢。
第一個髮夾彎,從此,路型開始陡上。
精彩的汐平公路
騎了6K,抵達最高點----盤石嶺(福興宮)
下坡路段的汐平公路
左側鵠鵠崙產業道路可通往四分尾山、大尖山。
11K的下坡路段結束,遇台5右轉往七堵
從台北騎了四十幾公里,就是為了阿美小吃店
午餐後,在七堵逛了一圈,巧遇舊七堵前站的原貌。「七堵前站」是一座木造車站,於1900年代興建。七堵後站於1972年啟用。當時形成北上列車在前站停靠、南下列車在後站停靠的特殊景象。隨著鐵路地下化的影響,使用多年的七堵後站改建為新式站房與月台,七堵新車站於2007年正式啟用,七堵前站走入歷史,並於同年經基隆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,進行拆遷重組,遊原止解體後遷移至公園重組修復,使本建築風華重現。
參觀結束後,啟程賦歸。決定先騎大馬路。從明德一路、俊賢路經七賢橋
繼續騎俊賢路經六合橋到工建西路
工建西路過五福橋到實踐路
從實踐路右轉百福橋到堵南街(不太好聽)
左側大德路,右側堵南街。續行堵南街。
從堵南街過千祥橋(新完工)到實踐路253巷
右側叉路為友諒產業道路,不取,續直行。
經過高速公路涵洞到鄉友街
從鄉友街過新長安橋(新完工)到五堵車站
從五堵車站進基隆河左岸自行車道
利用社后橋換行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
2009年完工的內溝溪自行車橋,右轉上橋過溪。
跨越基隆河的環東大道
在饒河街附近,跨越基隆河的彩虹橋(行人與自行車專用)
過彩虹橋,回家。